首   页 政务资讯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专题专栏

​坚定实施拥军暖心工程 倾力推动优待服务保障

 坚定实施拥军暖心工程 倾力推动优待服务保障

 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时代变迁,变不了拳拳拥军优属之心;岁月更迭,掩不住浓浓尊崇优待之情。近年来,我市始终把全面落实好党和国家对现役军人、退役军人的各项尊崇优待政策,作为双拥工作重点工程、暖心工程,在接收安置、就创业帮扶、礼遇关爱、烈士褒扬、权益维护等方面倾力抓实抓好,确保落实落细,努力让现役官兵服役安心,让复退军人安置称心,让优抚对象生活顺心。


推动接收安置保障到位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所在部队、复退军人、接收单位“三满意”为根本目标,坚持政策统筹与分类施策相结合,不断探索完善科学、阳光、稳妥接收安置的好办法、好路子,积极挖掘潜力,拓展安置空间,努力让广大复退军人不为后路发愁担忧。

在计划分配军转干部接收安置方面,形成了符合我市实际的“功绩制分配、双向选择分配、指令性包底分配”安置分配办法,有力提升了军转人才资源配置水平。2016年至2019年,我市接收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安置分配到行政和参公事业单位占比95.3%,其他均安置到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其中市直部门约占80%,区县约占20%。未央区公开选拔29名军转干部担任各街办武装部长、部门负责人;长安区近年累计接收的62名军转干部全部安置到行政单位;雁塔区36名军转干部提拔任用到实职处级领导岗位。全市安置数量、安置质量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处在前列。

在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接收安置方面,2016年至2019年,全市接收符合政府安置工作条件退役士兵中,安置到事业单位占比30%,安置到国有企业占比70%,安置率达到100%。在军休干部和无军籍职工接收方面,推行线上接收和线下审档同步,确保交得清、交得快、交得好,2016年至2019年,我市接收军休干部、无军籍职工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推动就业创业服务到位


2016年以来,全市共接收自主择业干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1万多人,发放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地方一次性补助金数亿元。积极组织退役军人参加适应性培训,坚持以提升能力为导向,以促进就业为目的,免费组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持续做好培训机构认定、就创业导师和基地评选等工作,努力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帮助退役军人尽快适应社会生活、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创业。

2019年以来,我市加大工作力度,持续开展大型专场招聘会、创业竞赛和就业服务月服务季等活动,先后举办线上线下各类专项招聘会、交流会60余场,1000余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1.2万余个。2019年,积极探索“政府+企业+培训+就业”的“政企对接、定向培训、结业上岗”一条龙服务模式,圆满完成835名自主择业干部适应性培训,753名自主就业士兵专业技能培训。268名自主择业干部进行专业培训,结业即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实现了求职、培训、上岗一站到位。

2019年,全市4500多名退役军人报名参加高职扩招,3426人录取入学走上了深造之路。创新工作方法,举办我省首届科技类退役军人精英创业大赛,20余家企业30余名自主择业科技干部现场观摩交流,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和示范引导效果。2020年,我市举办“建行杯”西安市退役军人新征途创业大赛取得可喜成绩,2个项目作为全省推荐项目参加全国首届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并均获得三等奖。


推动关爱政策落实到位


2016年以来,我市先后制定了《西安市随军随调家属就业办法》《西安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6500余名军人子女享受就近优质公办教育资源入学入托,900余名军人子女在中考时享受了5%至10%的加分优惠政策,仅2020年我市就解决军人子女入托入学1318人,中考加分313人。先后有4000多名军嫂实现了再就业,仅2019年以来共为150余名随军家属办理了行政事业国企单位对口同级安置。2019年以来,先后为全市283名立功受奖人员落实了我省新制定的庆送喜报制度,发放慰问奖金31.1万元。

全市各行业服务窗口均开设了军人优先绿色服务通道,公路、桥梁收费站实行军车免费通行,旅游景点、公共场所军车免费停放,市属文物园林旅游景点对军人一律免票,今年12月1日起,全市所有公交线路及地铁将对现役军人、武警及消防救援人员实行免费。

新城区东方小学自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为63750部队军人子女入学提供便利,并于2016年起专门开设了“双拥班”,定向解决该部队军人子女入学问题,目前已跨越五个年级、接收289名学生。在此基础上,针对军人家庭特点,专门对“双拥班”军人子女学生定制了“思想上多帮助、学习上多辅导、才能上多培养、生活上多关心,想方设法为孩子学习提供优质便利服务”的“四多一优”服务措施,深受军人和社会好评。2020年,为有效保障抗疫一线军队医护人员子女就近入学,新城区由区内“名校”后宰门小学通过“一长多校”的方式“牵手”与空军军医大学一墙之隔的励志小学,专门设立新“双拥班”,有效保障了抗疫医护人员子女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碑林区2016年以来坚持实施“政府购买三个4小时服务”,为分居两地的军嫂和老伤残军人、老烈属、在乡老复员军人等80余名困难优抚对象,以及低保、低收入、有重特大疾病的义务兵家庭等三类人员,每月提供4小时家政服务,截至2019年累计购买提供服务19200余小时,受到普遍欢迎。


推动优抚待遇兑现到位


2019年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以来,我市按照部省统一部署,持续做好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和光荣牌悬挂工作,悬挂率超过采集数98%,在全省体量最大、任务最重、悬挂最多。

2020年春节前夕,按照礼遇关爱退役军人的工作惯例,我市组织设计印制了35万张年画和慰问信,由街办、社区发送给全市各级各类优抚对象和困难退役军人。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认真做好全市定期补助优抚对象资料审定上报工作,全市录入数、省厅审批通过数、数据准确率不断提高。

今年来,我市始终及时分配发放各类优抚资金,认真做好部分退役军人基础信息核查、资料台账建立和集中体检工作,积极做好退役军人评残和带病回乡退伍军人认定工作,确保各级各类优抚政策100%落实到位。妥善做好占比全省95%以上的军休人员管理服务保障工作,历时近9年建设的西安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活动中心于2019年落成挂牌,让戎马一生的老革命老英雄们有了宽敞、明亮、温馨、现代的多功能休养活动场所。


推动烈士褒扬传承到位


2019年以来,我市全面加强烈士褒扬工作,坚持在规范中完善、在完善中探索,先后为3位烈士举行了隆重的迎接烈士回家仪式和庄严的骨灰安放仪式,及时为6位烈士遗属申办烈士褒扬金和一次性抚恤金、定期抚恤金。

持续开展清明祭扫、烈士事迹宣讲系列活动,2016年以来,西安烈士陵园、杨虎城将军陵园等全市7家县级以上烈士纪念设施共接待学校、单位等各类社会团体6200多批,烈士亲属5000余人次,祭扫群众180余万人,开展讲解4600余场,丰富深入的烈士褒扬纪念活动,让烈士的伟大精神在古城大地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2019年5月,我市举办了“关爱烈属捐助活动启动仪式”,向全市780余名烈属赠送了价值1200余元的关爱礼包和10万元保额的意外保险,受到烈属好评。每年在9月30日中国烈士纪念日之际,省市联合在西安烈士陵园隆重举行“烈士公祭仪式”,省市党政军主要领导和各界干部群众先后2000余人参加活动。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圆满承办我省《烈士光荣证》颁授仪式,被中央媒体报道、退役军人事务部通报表扬。

加大烈士纪念设施建设修缮管理维护力度,2019年我市积极筹划西安烈士陵园的长远建设,研究提出基础维修改造、纪念陈展更新、环境绿化提升等中短期工作构想,及时推进立项审批,政府投资5000万元的维修改造项目全面启动。认真组织开展烈士英名录编纂修订工作,全面核实完善全市数据库中原有的3769名烈士英名录信息,烈士基础信息质量进一步提升。烈士纪念设施摸底普查稳步推进,陕西省人民英雄纪念碑、陕西省革命历史博物馆等代表我省重要烈士纪念设施的项目可行性论证工作,提上业务研究议事日程。


推动合法权益维护到位


坚持用心用情用力当好退役军人娘家人,不断建设完善全市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让广大退役军人碰到困难或权益受损有地方反映、有地方诉说、有地方解决。去年以来,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不回避难点问题、不怕翻历史旧账,把依法依规维护保障好退役军人合法权益作为重要政治使命,全市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机关和基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积极组织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了“退役军人矛盾问题化解攻坚年”活动,热情周到做好退役军人来信来访办理答复工作,办理答复率达到98.8%。积极协调各级司法部门,联合推动建立市区两级现役和退役军人法律援助站16家,先后为30多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有力维护了部分现役和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2019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部分退役士兵社保接续政策,及时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委宣传部等10余家重点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工作专班,先后3次召开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督导推动落实。积极打造集中办公试点,加强基层工作督导,碑林区社保接续工作示范样板受到退役军人事务部调研观摩好评,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在碑林区召开了专题现场会,在全省推广工作经验。3月至8月期间,持续加强工作协调,压实相关主体责任,深入开展社保接续专项督导和攻坚督导工作,按时按要求组织完成全市申请受理、信息核查、接续补缴任务,总量、质量均位列全省前列。